<td id="dpl3z"></td>

  1. <menu id="dpl3z"><output id="dpl3z"><dd id="dpl3z"></dd></output></menu>
    <table id="dpl3z"><strike id="dpl3z"></strike></table>
  2. 三國皇帝列表

    Dec25

    三國皇帝列表

    時間:2017/12/25 14:55 | 發布:歷史新知網

    三國皇帝列表

    三國曹魏(220年——266年)

    魏國,又稱曹魏,首都洛陽,始于魏文帝曹丕,滅亡于魏元帝曹奐,共5帝。

    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的國家。建安十八年,漢獻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為“魏公”、在魏郡治所鄴建宗廟,平定漢中后進爵“魏王”,曹丕代漢后便稱“魏”。以其皇室姓曹,歷史上又稱“曹魏”。曹魏置司、豫、兗、青、 徐、涼、雍、冀、幽、并、荊、揚等州,并且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,設立西域長史府進行管理,在毋丘儉征伐高句麗后, ... 半島的一半地區也并入了曹魏版圖。北部幽州的地境達于遼東,南部諸州大致依秦嶺、淮河分別與漢、吳相接,戶六十六萬余,人口四百四十余萬。

    01.jpg

    魏文帝曹丕(187年——226年)字子桓,220年—226年在位7年,年號:黃初(220年—226年)

    魏文帝曹丕,魏武帝曹操與卞夫人的長子,曹魏的開國皇帝,220年曹操去世,曹丕代漢稱帝,定國號魏,改元黃初,并定都洛陽,史稱曹魏。魏文帝登基后,首先平定了武威三種胡的叛亂,不久派遣軍隊在河西一帶大破羌胡聯軍,曹魏的勢力得以進入河西之地,接著又遣使復通西域,恢復了中原王朝對西域的控制權。此外,曹魏多次擊敗鮮卑,鞏固了北疆。然而,魏文帝曾三次大舉進兵孫吳,皆無功而返。綜合來看,魏文帝在位七年時間里,曹魏實力進一步增強。葬首陽陵。

    魏明帝曹叡(204年——239年)226年—239年在位14年,年號:太和(227年—233年)青龍(233年—237年)景初(237年—239年)

    魏明帝曹叡,字元仲,能詩文,與曹操、曹丕并稱魏之“三祖” ,文學成就不及操、丕。曹魏大多時間是在與蜀漢、東吳的戰事中度過,例如226年八月孫權攻江夏、襄陽,227年孟達反,231年,鮮卑與蜀漢聯手進犯,到234年為止諸葛亮五次進攻曹魏,234年孫權攻合肥。魏明帝成功地抵御了這些內外戰爭。他重用曹真、張郃、司馬懿等名將與諸葛亮作戰,諸葛亮未能得尺寸之地。235年諸葛亮死后,魏蜀邊境上的情況有所減緩。同年,軻比能被曹魏派遣的刺客所 ... ,鮮卑“種落離散,互相侵伐,強者遠遁,弱者請服”,北疆也得以安定。之后,魏明帝開始大興土木,濫用民力,臨終又托孤失當,導致朝政動蕩。葬高平陵。

    魏哀帝曹芳(232年——274年),240年—254年在位15年,年號:正始(240—254),嘉平(249年—254年)

    魏哀帝曹芳,字蘭卿,為魏明帝曹叡之養子。根據《魏氏春秋》記載,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之子,為曹彰之孫、曹操之曾孫。曹芳于235年被封為齊王,239年曹叡病逝后繼立為帝。曹芳繼位,由司馬懿和曹爽輔政,曹爽驕橫跋扈,專擅朝政,打壓異己,甚至連郭太后也被他軟禁;而司馬懿則韜光養晦,蟄伏待機,直至在高平陵事變里,將曹爽集團一舉擊垮,之后,司馬家族開始權傾朝野。這段時間內,曹魏雖然朝政動蕩,但對外的開疆拓土之路則是一路凱歌,先后兩次大敗高句麗,破東濊、平濊貊、滅韓濊, ... 半島的半數之地并入曹魏版圖。254年,司馬師將曹芳廢為齊王,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。司馬炎代魏稱帝后,改封曹芳為邵陵縣公。274年,曹芳病逝,謚號為厲公。

    魏廢帝曹髦(241年——260年)254年—260年在位,年號:正元(254年—260年),甘露(256年—260年)

    魏廢帝曹髦,即魏高貴鄉公,字彥士,魏文帝曹丕之孫,東海定王曹霖之子。三國時期曹魏的第四任皇帝,公元254-260年在位。司馬師廢齊王曹芳后,身為宗室的曹髦被立為新君,但曹髦對司馬氏兄弟的專橫跋扈十分不滿,于公元260年召見王經等人,對他們說“司馬昭之心,路人所知也”,率領宮人討伐司馬昭;然而此次行動卻被司馬昭知曉,在司馬昭謀士賈充的指使下,曹髦被武士成濟所弒,年僅20歲。

    魏元帝曹奐(246年——302年),260-265年在位5年,年號:景元(260年六月—264年五月),咸熙:(264年五月—265年)

    魏元帝,本名曹璜,字景明,魏武帝曹操之孫,燕王曹宇之子。三國時曹魏最后一代皇帝,265年,曹奐禪位于晉王司馬炎,此后被廢為陳留王,謚號為元皇帝。司馬炎于266年篡魏自立,國號晉,曹魏遂亡。

    02.jpg

    三國蜀漢(221年——263年)

    蜀漢,又稱季漢,三國之一。東漢末年、天下擾亂、群雄逐鹿,漢室宗親劉備在軍閥混戰中崛起。220年(延康元年),曹操之子曹丕篡漢,次年(221年),劉備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在四川(蜀地)成都稱帝,延續了漢朝大統。蜀漢始于昭烈帝劉備,終于漢懷帝劉禪,歷二帝,共四十三年,鼎盛時期占據荊州、益州,國力強盛,但是經過關羽失荊州、劉備敗夷陵后元氣大傷,后來諸葛亮治國,恢復生產,使得能與魏吳抗衡。蜀漢后期擁有益州、漢中、南蠻等地(今四川及云南、貴州北部、陜西舊漢中府一帶)。

    先主劉備(161年——223年) 221年—223年在位,年號:章武(221年-223年)

    先主劉備,即蜀漢昭烈帝,字玄德,漢族,涿郡涿縣(今河北涿州)人,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,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。他為人謙和、禮賢下士,寬以待人,志向遠大,知人善用,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贊,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。謚號昭烈帝,廟號烈祖,史家又稱他為先主。

    漢懷帝劉禪(207年——271年)223年—263年在位40年,年號:建興(223年—237年)延熙(238年—257年)景耀(258年—263年)炎興263年

    漢懷帝劉禪,即蜀漢后主,字公嗣,小名阿斗。劉備的長子,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。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,223年—263年在位。263年蜀漢被曹魏所滅,劉禪投降曹魏,被封為安樂公。公元271年,蜀漢亡國之君劉禪死在洛陽,葬于孟津平樂鎮翟泉村東。謚號:懷皇帝,廟號:仁宗。

    三國孫吳(229年——280年5月1日)

    孫吳(東吳)是中國三國時期由孫權建立的政權。在三國之中,水軍最強,占據揚州 (古代)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。孫權以其地古為吳國,而封為“吳王”,國號以此得名。所統治地區古稱江東,因此又稱為“東吳”,以皇室姓孫,又名“孫吳”。

    太祖大皇帝孫權(182年——252年)229年—252年在位24年,年號:黃武(222年—229年)黃龍(229年—231年)嘉禾(232年—238年)赤烏(238年—251年)太元(251年—252年)神鳳(252年)(注:孫權受曹魏冊封為吳王后,于222年自立年號黃武,至229年方稱帝建國。)

    東吳太祖大皇帝孫權,字仲謀,漢族,吳郡富春(今浙江富陽)人。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幼年跟隨兄長孫策平定江東,孫策英年早逝,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,他仁賢用能、挽救了江東危局,保住了父兄基業。208年(建安十三年),孫權與劉備聯盟,大敗曹操于赤壁,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。219年(建安二十四年)孫權偷襲劉備的荊州成功,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。222年(章武二年),孫權稱吳王,229年(建興七年)稱帝,正式建立吳國。

    252年,孫權病逝,終年71歲。謚號大皇帝,史稱東吳大帝。廟號太祖,在位24年。孫權自200年繼位吳侯統領江東到逝世為止,前后共52年,長達半個世紀左右,是三國時代在位最久、最長壽的帝王。

    會稽王孫亮(243年—260年)252年—258年在位7年,年號:五鳳(252年—253年)太平(254年—256年)

    孫亮字子明,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二位皇帝,他是吳大帝孫權與潘皇后的第七個兒子,252年孫權去世后即位,258年被權臣孫綝廢為會稽王。

    吳景帝孫休(235年—264年)258年—264在位7年,年號:永安

    景帝孫休,字子烈,吳國皇帝,在位六年。十八歲時,受封為瑯琊王。258年(太平三年)九月二十六日,孫綝發動政變,罷黜孫亮為會稽王,迎立孫休為帝,孫休三次辭讓而受,改元永安。孫休登基,封孫綝為丞相,孫綝權傾朝野,于是除掉孫綝。孫休在位期間,頒布良制,嘉惠百姓,促進了東吳的繁榮。孫休好文,上位后于永安元年創建國學,設太學博士制度,詔立五經博士,為南京太學之濫觴,韋昭為首任博士祭酒。其妻為朱皇后。

    歸命侯孫皓(242年——284年)264年—280年在位17年,年號:元興(264年—265年)甘露(265年—266年)寶鼎(266年—269年)建衡(269年—271年)鳳凰(272年—274年)天冊(275年—276年)天璽(276年)天紀(277年—280年)

    孫皓字元宗(一說字元景,出自《冊府元龜》)一名彭祖,字皓宗。三國時期吳國末代皇帝,吳大帝孫權之孫,孫和之子。在位初期雖施行過明政,但不久即沉溺酒色,專于 ... 戮,變得昏庸暴虐。280年,吳國被西晉所滅,孫皓投降西晉,被封為歸命侯。  

    03.jpg

    三國歷史人物介紹  

    諸葛亮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、戰略家、發明家、 ... 家(181~234)  

    諸葛亮(181年7月23日—234年8月28日),字孔明,號臥龍(也作伏龍),漢族,瑯琊陽都(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)人,蜀漢丞相,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、戰略家、發明家、 ... 家。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,謚曰忠武侯;后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 ... 才能,特追封他為武興王。代表作有《前出師表》、《后出師表》、《誡子書》等。發明木牛流馬、孔明燈等。成都有 ... 。另,大詩人杜甫有《蜀相》名篇傳世。  

    曹操曹孟德(155~220)  

    曹操曹操(155年7月18日-220年3月15日),字孟德,一名吉利,小字阿瞞,漢族,沛國譙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。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 ... 家、政治家和詩人,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,后為魏王。其子曹丕稱帝后,追尊為魏武帝。  

    曹操祖父曹騰在漢桓帝時擔任官職,封為費亭侯。據說父親曹嵩出身不明,《三國志·武帝紀》中說他是“莫能審其本末”,而在宋人裴松之注《三國志》時間接引用三國吳人所著《曹瞞傳》中稱曹嵩本姓夏侯,但此說可信度很不高。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。  

    孫權三國時期東吳開國皇帝  

    吳太祖大皇帝孫權(182年-252年5月21日),字仲謀,吳郡富春(今浙江富陽)人,生于下邳(今江蘇徐州市邳州)。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。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,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。建安五年(200年),孫策遇刺身亡,孫權繼之掌事,成為一方諸侯。  

    建安十三年(208年),孫權與劉備建立了孫劉聯盟,兩軍聯合于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軍隊。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,使其領土面積大大增加。  

    黃武元年(222年),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吳王,建立吳國;黃龍元年(229年),孫權正式稱帝。孫權稱帝后,設置農官,實行屯田,設置郡縣,并繼續剿撫山越,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。在此基礎上,他又多次派人出海。黃龍二年(230年),他派衛溫到達夷州。  

    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復無常,引致群下黨爭,朝局不穩。太元元年(252年)病逝,享年71歲,在位24年,謚號大皇帝,廟號太祖,葬于蔣陵。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壽的。  

    孫權亦善書,唐代張懷瓘在《書估》中將其書法列為第三等。  

    周瑜中國古代十大儒將,十七史百將傳(175~210)  

    周瑜(175-210)字公瑾,廬江舒縣(今安徽廬江西)人。東漢末年東吳名將,因其相貌英俊而有“周郎”之稱。周瑜精通 ... ,又精于音律,江東向來有“曲有誤,周郎顧”之語。公元208年,孫、劉聯軍在周瑜的指揮下,于赤壁以火攻擊敗曹操的軍隊,此戰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。公元210年,周瑜因病去世,年僅36歲  

    周瑜多謀善斷,精于軍略,為人性度恢廓,雅量高致。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。后圖進中原,不幸于建安十五年(公元210年)十二月病故于巴丘(今湖南省岳陽市),英年早逝,年僅三十六歲。  

    關羽蜀漢五虎大將,十七史百將傳,三國時期蜀國名將(162~220)  

    關羽(162?-220),漢族。生于東漢桓帝延熹年間,字云長,本字長生,河東解良人(今山西運城市)。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,前將軍,漢壽亭侯, ... 家。死后受民間推崇,又經歷代朝廷褒封,被人奉為關圣帝君,佛教稱為伽藍菩薩,尊稱為“關公”。關羽被后來的統治者崇為“武圣”,與號為“文圣”的孔子齊名。  

   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桶裸体无遮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A第一页
    <td id="dpl3z"></td>

    1. <menu id="dpl3z"><output id="dpl3z"><dd id="dpl3z"></dd></output></menu>
      <table id="dpl3z"><strike id="dpl3z"></strike></table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