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朝皇帝列表及簡介
時間:2017/12/25 11:38 | 發布:歷史新知網夏朝皇帝列表
夏朝(約公元前2146年-前1675年),始于夏禹,終于桀,共17帝。夏時,開始出現私有制,氏族社會的禪讓制度走到了盡頭,被世襲制取代。社會由原始社會進化到奴隸制社會。夏朝姒姓。
夏禹 | 在位45年 | 禹姓姒名文命,是黃帝的玄孫。由于治水立了大功,被尊稱為“大禹”。他的父親治水不成而被 ... ,禹接替治水的工作,采取疏導的 ... ,經過十三年的努力,終于成功。后繼舜為帝。稱國號“夏后”,故稱“夏禹”。他在涂山大會諸侯,建立了奴隸制國家的雛形,禹鑄造九鼎,象征九州。虞在位45年死,葬于會稽山。 |
啟 | 在位29年 | 啟,姓姒名啟,大禹的兒子,大禹死后,啟即位為天子,即位后擊敗有扈氏的反抗,鞏固了政權,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的國家。 |
太康 | 在位29年 | 太康,夏啟的兒子,繼啟為王。他生活荒淫,朝政松弛。在他外出打獵時,有窮氏首領后裔乘機入侵,自己作了君長,史稱“太康失國”。 |
仲康 | 在位13年 | 仲康,太康的弟弟。即位后無力恢復夏的天下,這時后裔被他的親信寒浞 ... 死。寒浞自立為王。 |
相 | 在位28年 | 相,仲康的兒子。即位28年后,寒浞攻打他,相被 ... 。 |
少康 | 在位21年 | 少康,相的遺腹子。少康時終于推翻了入主夏國四十多年的有窮氏政權,史稱“少康中興”。少康是一位有作為的國王。 |
杼 | 在位17年 | 杼,少康的兒子。曾參加父親領導的恢復夏國的戰爭,并立下許多戰功。他發明了甲和矛,并大舉征伐東夷,取得勝利。 |
槐 | 在位44年 | 槐,杼的兒子。他在位時社會經濟有所發展。 |
芒 | 在位18年 | 芒,槐的兒子。他在位時,開始了延續數千年的沉祭(即將祭物沉入黃河企求河神的庇護)。 |
泄 | 在位21年 | 泄,芒的兒子,他在位時,正式賜封九夷各部諸侯爵位。 |
不降 | 在位59年 | 不降,泄的兒子。在位59年后,讓位與其弟扃。 |
扃 | 在位21年 | 扃,不降的弟弟。 |
廑 | 在位21年 | 廑,扃的兒子。他在位時,夏國開始衰落。 |
孔甲 | 在位31年 | 孔甲,不降的兒子。司馬遷說“帝孔甲立,好方鬼神,事 ... ”,可見孔甲是一位胡作非為的殘暴昏君。 |
皋 | 在位11年 | 皋,孔甲的兒子。 |
發 | 在位11年 | 發,皋的兒子。他在位時,各方諸侯已經不來朝賀了,夏國進一步衰落。 |
桀 | 在位52年 | 桀,發的兒子。是歷史上有名的殘暴之君。窮奢極欲,暴虐嗜 ... ,終于被商湯所滅,結束了長達近500年的夏 |
然而夏的統治并不鞏固,啟在位的時代就發生了伯益叛亂;啟之子太康也治國無方,當政期間更是戰亂紛紛,最后被東夷的后羿奪取了統治權,史稱“太康失國”。后羿與太康相同,也是一個無能的統治者,終日沉溺于游獵之中,將政事完全交與寒浞手中。寒浞掌權后, ... 后羿而代之,自立為王。
夏朝共經歷十三世、十六王,他們分別是:禹—啟—太康—仲康—相—少康—杼—槐—芒—泄—不降—扃—胤甲—孔甲—皋—發—夏桀,前后約四百七十一年。夏王朝是一個古老的王朝,雖然距我們已經四千年,但關于夏的一些傳說至今還廣為流傳。由此可見,其對后世的深遠影響。夏作為上古三代的開始,為華夏文明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,可以說,沒有夏朝就沒有此后中華民族的三千多年光輝燦爛的文明歷史。
夏朝(約公元前2146年-前1675年)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王朝,始于夏禹,終于桀,共17帝,夏時,開始出現私有制,氏族社會的禪讓制度走到了盡頭,被世襲制取代,社會由原始社會進化到奴隸制社會。
四千多年前,夏部落首領禹因治水有功,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終將部落聯盟首領之位禪讓于他,是夏王朝的開端,大禹死后,其子啟即位,即歷史上所謂的“大禹傳子”,宣告了部落聯盟“禪讓制”的結束和封建世襲制的開始。
然而夏的統治并不鞏固,啟在位的時代就發生了伯益叛亂;啟之子太康也治國無方,當政期間更是戰亂紛紛,最后被東夷的后羿奪取了統治權,史稱“太康失國”,后羿與太康相同,也是一個無能的統治者,終日沉溺于游獵之中,將政事完全交與寒浞手中,寒浞掌權后, ... 后羿而代之,自立為王。
后來,太康弟仲康之孫少康與夏朝遺臣伯靡聯手,起兵打敗寒浞,恢復夏朝的統治地位,史稱“少康中興”;夏朝的統治這才得以鞏固,進入了國勢向上的相對穩定時期,自少康以后的杼、槐、芒、泄、不降、扃、胤甲等八代的統治,政治穩定,經濟繁榮。
到夏代的第十三個國王孔甲執政,夏朝開始走向了衰亡??准住昂梅焦砩?,事 ... ”,引起人民的不滿和諸侯的叛亂,夏朝的統治從此發生危機,只過了四代便導致了亡國之禍,故而史書記載“孔甲亂夏,四世而隕”。
夏朝的最后一個國王夏桀,是歷史上一個有名的暴君,他在位期間,大量驅使百姓為其建造了無數的宮室臺榭,又大肆興兵對外征伐,使得諸侯紛紛離之而去,而這時,黃河下游的一個夷人部落——商在其首領成湯的領導下興盛起來,成湯以討伐暴君夏桀為名,發動了滅夏的戰爭;夏桀兵敗,死于南巢(今安徽壽縣),夏朝宣告滅亡,總的來說,夏朝一共歷經17帝。
1、夏禹
在位45年,禹姓姒名文命,是黃帝的玄孫,由于治水立了大功,被尊稱為“大禹”,他的父親治水不成而被 ... ,禹接替治水的工作,采取疏導的 ... ,經過十三年的努力,終于成功,后繼舜為帝,稱國號“夏后”,故稱“夏禹”,他在涂山大會諸侯,建立了奴隸制國家的雛形,禹鑄造九鼎,象征九州,虞在位45年死,葬于會稽山。
2、啟
在位29年,啟,姓姒名啟,大禹的兒子,大禹死后,啟即位為天子,即位后擊敗有扈氏的反抗,鞏固了自己的政權,并確定君主世襲的局面,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的國家。
3、太康
太康,夏朝君主,生卒年不詳,啟的長子,啟病死后繼位,在位29年,太康自小跟著父親啟享樂,即位后生活比啟還 ... ,只顧飲酒游獵,不理政事,在去洛水北岸游獵時,有窮氏首領后裔乘機入侵,自己作了君長,史稱“太康失國”,為后羿奪去國政,實際上只在位兩年(名義上在位29年),病死,葬于陽夏(今河南省太康縣西)。
4、仲康
姒仲康,又作中康,夏王朝的四任王,禹的孫子,啟的第四個兒子,夏王朝三任王姒太康的弟弟,約生于虞舜三十九年(壬申,前2089)。
后羿廢黜太康后,立仲康為王。仲康名義上在位13年,實際上仍由后羿專政,仲康不甘心作傀儡,一心想奪回大權,曾派大司馬胤侯去征伐后羿的黨羽義和,試圖削弱后羿的力量,終因實力薄弱,反被后羿軟禁,無力恢復夏的天下,仲康因此憂悶成病而死,葬于安邑附近。
5、相
仲康的兒子,少康之父,妻后緡氏,在位28年,太康時因史上有名的太康失國及后羿代夏,致使中康、相成為傀儡,中康因無法振興夏朝而抑郁而死,相則被寒浞 ... 死,少康為相之遺腹子,在位28年,葬于帝丘(今河南省濮陽縣)。
6、少康
少康,又名杜康,今陜西白水縣人,中國夏朝第六任國王,相的兒子,母親為有仍氏(今山東省微山縣)人,在位21年,他是相的遺腹子。
相被迫 ... 時,少康還沒有出生,母親后緡氏當時顧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嚴,急忙隨宮女從狗洞中爬出,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(今山東濟南東南),第二年生下了少康。
少康長大后為有仍氏牧正,又逃至有虞氏(今河南商丘虞城南)任庖正,在虞娶妻,有田一成(方10里),有眾一旅(500人),積極爭取夏眾與夏民,志在復國,后在同姓部落斟灌與斟鄩的幫助下,與舊臣靡等人合力,攻滅了寒浞,恢復了夏王朝的統治,少康還都陽夏(今河南周口太康),少康時終于推翻了入主夏國四十多年的有窮氏政權,史稱“少康中興”,少康是一位有作為的國王,少康后遷都于原(今河南濟源西北)。